原标题:当前纠“四风” 呈现三特点
■紧盯节点 ■抓早抓小 ■有责必问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5日 11 版)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姜洁)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秋国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每周通报”栏目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2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至此,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秋国庆节点的“每周通报”告一段落。据统计,该网站连续4周共通报49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86人。梳理点名曝光数据和查处具体问题可以看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新进展,但树倒根在,“四风”顽疾犹存,仍需继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防“四风”反弹回潮。
从通报数据看,有些“四风”问题得到一定遏制,占比有所下降。同今年“五一”期间连续4周通报数据相比,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80起,占处理总数的16.16%,下降6.84%;公款国内旅游41起,占处理总数的8.28%,下降2.39%。此外,大办婚丧喜庆问题也有所改善,共通报54起,占处理总数的10.91%。与此同时,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以及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不降反升,有所反弹。其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高居第一位,共137起,占处理总数的27.68%;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共89起,占处理总数的17.98%,列第二位。两者共226起,接近处理总数的一半。
纵览本次中秋国庆节点的“每周”通报,可以看出当前纠正“四风”呈现三大特点:
紧盯节点,早打招呼早预警。每逢重要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早研究、早部署、早提醒、早警示。节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座谈会,要求盯住中秋、国庆两个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随后各地也纷纷制定方案、下发通知、公开举报方式,持续释放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
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作为纪律审查重点,通过抓重要节点、抓具体问题、抓执纪监督、抓通报曝光等一系列措施,盯住不放,严格执纪。在本次通报的686人中,66人受到免职或撤职处理,35人被开除党籍,分别占总人数的9.62%和5.1%,被给予党内警告等其他处分的占大多数。
有责必问,用好责任追究这个利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对顶风违纪、“四风”问题禁而不绝的坚决问责。在本次通报的686人中,有78人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追责,占总人数的11.37%,7人因落实监督责任不力被追责,追责力度明显加大。
7月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发布
8月28日,审计署发布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
据悉,审计署7月份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个中央部门和7个中央企业进行了跟踪审计,重点审计了财政存量资金及闲置土地盘活、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落实及简政放权等方面的情况,抽查了451个单位、229个项目,涉及中央财政资金981.83亿元。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介绍,与5、6月份相比,7月份的跟踪审计除了继续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重大建设项目推进、简政放权等情况外,还着重审查了东北和西部地区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情况,以及部分重大政策配套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区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说。
审计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等方面力度还不够,有的政策措施落实和简政放权不到位,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缓慢。主要问题有:
第一,部分中央部门和地区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22个省及2个部门存在此类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一是2个中央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收回不完整;二是16个地区财政专户结存的财政存量资金未及时盘活,部分中央专项资金未及时分配下达,形成财政资金结存;三是一些地方由于土地规划调整、土地已用于贷款抵押等,闲置土地盘活较慢。
第二,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措施未落实。10个地区、部门存在此类问题。一是一些部门未及时细化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影响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有关部门和地方虽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为突出;三是推动企业信用公开、“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便利等措施力度不够。
第三,个别部门和地区未按规定落实简政放权要求。3个中央部门和2个地区存在此类问题。一是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未按规定将有关审批事项纳入清理范围;二是海关总署自行设立准入类职业资格,广西无依据设立收费项目,增加企业负担;三是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措施中,广西、河南的部分行业仍存在准入限制,“三证合一”工作也未能按期实现信息共享等。
此外,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有18个项目推进慢的问题较为突出,涉及项目投资502.73亿元。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全局性,影响项目落地;二是部门间工作不协调,项目涉及地域间意见不统一,工作缺乏统筹,影响项目顺利推进。
本次审计还检查了相关部门和地区对前期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从检查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整改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自2014年8月以来,通过整改,促进新开工项目728个、完工856个,还有300多个项目加快了实施进度,促进制定完善50余项规定及办法。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审计监督效果的实现:一是进一步发挥监督合力,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审计建议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通报;三是持续公开跟踪审计结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反映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
自2014年8月起,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对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今年5月起,审计署进一步加大了跟踪审计力度,每月向国务院上报审计结果,同时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告。(记者崔文苑)
原标题: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需加码
稿源:新华网
作者:崔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