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23日电(记者刘姝君)记者22日从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获悉,为了推进智能制造,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福建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强智能装备融资租赁服务,扩大信贷与直接融资规模,助力“机器换工”“数控一代”发展。
企业通过购买智能装备,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动辄上千万元的智能装备,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支撑。为此,福建加快推广智能制造融资租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推动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由兴业银行牵头在福建自贸区内设立省级智能装备专业融资租赁公司,鼓励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拓展智能装备融资租赁业务,多渠道引入境内外资金。
促进融资租赁收益权资产交易。通过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设立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在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设立智能装备产业股权投资子资金,促进社会资金参与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收益权产品的投资与交易流转。
加大智能装备融资租赁支持力度。对承租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实施智能化技改,按照采购设备的相应政策给予补助。
同时,福建还将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智能装备贷款风险资金池,为智能装备企业贷款提供资金补偿。对为智能装备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的1%进行补偿。
此外,福建还将对在“新三板”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的成长性智能装备企业,一次性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创柜板,引导优质智能装备企业在创柜板挂牌;对发行集合债等债券的智能装备企业,福建省再担保公司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中小企业发债增信资金池”将提供增信支持。
原标题:福建:金融支持智能制造助力“数控一代”发展
稿源:新华网
作者:刘姝君
持续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仍在遭遇工业生活污水侵袭的河流……在中国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看来,这些都将改变,对企业而言,其中蕴含着空间巨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中冶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在2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500强榜单中位居第62位。
然而,其优势所在行业正在遭遇萎缩,以中冶旗下中国恩菲为例,虽然拥有等级最高、涵盖领域最广、条件最严的资质,可承接工程领域全部21个行业所有设计业务,但其主要服务行业状况却是:25家入围500强的有色企业合计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近六成。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变得异常紧迫。在中国中冶确定支撑整个集团发展的“四梁八柱”业务体系中,环境工程与新能源被提到空前显眼的位置。
同样的技术和经验,换一个角度,就能找到新的“用武之地”。在北京房山区良乡,由中国恩菲承建的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加上一期工程,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这意味着良乡周边三十万人口每天7万吨污水,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而这些处理技术和理念,源自冶金工业的废水处理。
在安徽的马鞍山,本以服务钢铁冶金为主业的中冶华天,正在经历成立54年来首次全面转型,依托强有力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累积,拓展以城镇污水处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环保节能服务为主体的环境能源业务。
“感觉遍地有机会。”中冶华天节能环保研究院总经理詹茂华告诉记者,冶金工程市场在萎缩,但环保业务迅速增长,国家对环境治理标准的提高催生巨大市场空间,仅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就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50位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眼中,实体经济的机会呈现另一番景象:“中国农村还有300亿平方米农房,绝大部分既不抗震、也不节能、更谈不上环保卫生,不少面临改造”“在一些发达国家,即便是小城镇,都有铁路或轨道交通,轨道通向国土几乎每一个角落,而中国距此的差距还非常大”……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84位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则是在多方考察后,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布局,娃哈哈将进军机器人产业。
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娃哈哈已列入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试点,眼下已做出装卸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宗庆后说,目前机器人关键部件依然要依靠进口,准备与日本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关键部件。
不仅仅是看中智能制造中的机遇,在主业食品领域,娃哈哈正在开展生物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成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杜绝食品有害成分。宗庆后说,经济新常态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必须适应需求开发新产品。
在中国500强企业中,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跟随实体经济发展中,积累起强大的基础和经验,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思路,加入一些创新,就能很快找到新的市场空间,中国实体经济依然遍地有机会。
宋志平提醒说,新的投资一定要投能够长期发挥效益的项目,减少重复建设,对于过剩产能则坚决不能再投入。他同时认为应该注意淘汰落后,发现新的产业机会,比如在建材领域,就不能再投传统水泥产业,而应该更多发展具有环保特点的新型建材。
“依然要立足实业,实业才是经济的根,中国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宋志平说。(记者华晔迪、向志强、张莺)
原标题: 500强企业家眼中的中国实体经济:依然遍地是机会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