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炒作等问题仍明显,监管征求稿出台,暂停3券商新开户1个月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监管,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组织起草了《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 证监会制定管理办法严格程序化交易 中国证监会9日发布《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程序化交易的定义,建立了申报核查管理等严格的监管制度。 管理办法明确,程序化交易即“通过既定程序或特定软件,自动生成或执行交易指令的交易行为”,规定程序化交易者需要事先进行信息申报,经核查后方可进行程序化交易。 为加强系统接入管理,管理办法要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程序化交易接入核查制度,与客户签署接入协议,对程序化交易系统接入进行持续管理;要求证券期货交易所制定相关程序化交易系统接入管理标准,明确风险控制要求。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将就程序化交易系统应当具备的风控功能及相关的接入管理出台行业标准,并定期开展检查。 管理办法要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程序化交易和非程序化交易的风险隔离机制,对程序化交易账户使用专用的报盘通道,并分别设置流量控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加强客户和自身程序化交易的指令审核,并适时进行人工复核。 针对一些程序化交易使用境外服务器的问题,管理办法规定,境内程序化交易者参与证券期货交易,不得由在境外部署的程序化交易系统下达交易指令,也不得将境内程序化交易系统与境外计算机相连接,受境外计算机远程控制。 管理办法还授权证券期货交易所针对程序化交易制定专门的收费管理办法,根据程序化交易的申报、撤单等情况,对程序化交易收取额外费用。 对于违反管理办法规定的,证券期货交易所将依法采取警示、限制账户交易、提高保证金、限制持仓、强制平仓等自律监管措施;证券、期货业协会将建立违规程序化交易者的“黑名单制度”,在一定时间内,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均不得接受其程序化交易委托;中国证监会将视情况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等。 沪深证券交易所着手规范程序化交易 沪深证券交易所9日宣布对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沪深交易所当日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系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并发布的。 据了解,上交所发布的细则共9章52条,重点从申报及报备管理、接入管理、净买入额度管理、交易行为监督、交易异常情况处理、自律监管措施及差异化收费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上交所细则重点针对程序化交易者将其程序化交易系统接入程序化交易专用报盘通道时的接入要求和持续管理作出规定。 拟暂停3家证券公司新开账户一个月 证监会9日通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专项检查情况,决定拟对3家证券公司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按照证监会年初既定工作计划,2015年8月中旬,证监会组织部分派出机构对25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含相关子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管理及运行安全等事项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通报说,检查发现,部分机构落实《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不认真、不深入,存在前期自查中漏报涉嫌配资账户,或者部分产品下设子单元违规进行证券交易等问题,严重违反证监会“了解你的客户”等监管规定。 对此,证监会决定:拟对3家证券公司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对1家基金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对1家基金公司、2家基金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另外,对存在违规问题的1家期货公司风险子公司,期货业协会将采取自律惩戒措施。新华社 证监会答记者问 为什么要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 程序化交易是技术进步与市场创新的体现,是一把“双刃剑”,对资本市场有利有弊。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资本市场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发展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在市场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足、换手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程序化交易进一步提高流动性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而程序化交易主要为机构或大户所采用,过度发展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公平交易。 三是市场投机炒作等问题仍较明显,通过程序化交易完善价格发现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现阶段,需按照“严格管理、限制发展、趋利避害、不断规范”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 《管理办法》有哪些主要的监管制度? 《管理办法》共计25条,明确了监管范围,建立了申报核查管理、接入管理、指令审核、收费管理、严格规范境外服务器的使用、监察执法等监管制度。具体体现在: 建立程序化交易申报核查制度。 加强程序化交易系统的接入管理。 建立指令审核制度。 授权交易所可以实施差异化收费。 严格规范境外服务器的使用。 加强程序化交易监察执法。 原标题:证监会:6方面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 稿源:新华网 作者:
连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这是对前期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差的修正,符合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人民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今后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吹风会。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就人民币汇率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数日的调整,人民币汇率所累积的3%左右的贬值压力已得到一次性释放。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针对所谓“人民币要贬值10%来刺激出口”、“近期大量的资本流出中国”等言论,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中国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资本流动也处于正常范围。
汇率偏差已消除
提及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背景,张晓慧表示,这是因为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这个偏差在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需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至于为何会选择在当下推行这项举措,张晓慧指出,从国内看,一段时间以来,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从国际来看,美元总体走强,由于中国货币贸易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两种因素相互交织,激发了人民币汇率一定的贬值需求。
张晓慧强调,自8月11日中间价基础报价完善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积累的3%左右的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
汇改坚持市场化方向
对于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易纲解释说,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天汇率波动幅度为2%。“汇率还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发生一些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或者波动幅度超出了管理区间的时候,央行才进行有效管理。”他还进一步强调,这种管理要与货币政策目标、利率调控等条件相匹配,不能只看到一个变量而忽视另一个。
而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正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易纲认为,要突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就应当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便利贸易、便利投资、方便市场使用者。汇率报价机制的完善,会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更加有弹性。还有利于扩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主性。
此外,易纲还重点介绍了当前的汇率中间价形成的方式。他表示,中间价是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10多家报价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报价商报价后,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中间样本剩下来的加权平均值就是每天公布的中间价。这10多家报价商不仅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
人民币仍会进入升值通道
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张晓慧强调,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仍会进入升值通道。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当中的决定性作用。
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又属于决定性基本面因素。张晓慧指出,我国的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6月份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出现积极变化。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今后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易纲认为,市场化机制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可持续。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弹性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经济日报记者张 忱)
原标题:央行:人民币依然是强势货币
稿源: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