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上岛咖啡门店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上岛咖啡正在遭受上岛系咖啡品牌和其他咖啡品牌的双重夹击。据了解,八个区域的负责股东不满足于区域拓展的现状,纷纷推新咖啡品牌进行全国拓展。加盟商因持续亏损,放弃上岛品牌自谋生路。上岛咖啡不仅面临星巴克、太平洋等咖啡品牌的冲击,还得面临股东自有品牌的竞争。双面夹击之下,继续放纵管理的上岛咖啡,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股东创新品牌互抢市场
近日,西安饮食发布公告表示,与自然人王阳发(持有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51.8014%股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与对方所控制的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参股或股权投资等事项达成一致合作意向。
公告同时显示,迪欧公司共拥有三个咖啡品牌: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上岛咖啡(经营权于江苏、辽宁、河南、广东、广西、云南6省)。令公众感到意外的是,一直以上岛咖啡竞争对手出现的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竟然与上岛咖啡6个省经营权隶属于同一家公司。而继续深入了解会发现,持有迪欧公司51.8014%股权的王阳发实际就是上岛咖啡的8位大股东之一。上岛咖啡南方区一位加盟部经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就是上海上岛咖啡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岛总部”)的江苏分公司。
北京商报记者在上岛总部的官网看到,公司旗下共有13家分公司,据上岛咖啡内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上岛咖啡依然由8个股东分为8个区域经营管理,但各个股东拥有的分公司可以自由在各自的区域内设立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也被纳为总部的分公司,因此显示有13家分公司”。该工作人员表示,上岛总部与上海浦东分公司隶属于同一家,网站上能直接搜索到的上海上岛餐饮连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则属于上岛浦西分公司,负责上海浦西地区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上岛咖啡的经营。
除了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上岛总部的官网同时显示了法牧牛排咖啡和UBC咖啡两个新品牌。据上岛咖啡福建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品牌也属于分公司股东的个人行为,并不属于上岛总公司的子品牌,“由于上岛采取的是分区经营,各分区股东想要涉足自己区域以外的市场,因此便推出新的品牌”。不过针对新品牌,上岛咖啡总部相关人员拒绝了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
众所周知,如今已经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两岸咖啡,最初一批门店也是由上岛咖啡更名而成。一位两岸咖啡门店负责人回应更名时曾表示,“两岸已经在全国做出名气,远远超出了上岛,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就是两岸,而上岛将会作为二级品牌”。
中国烹饪协会国际美食委员会秘书长、北京西餐业协会秘书长许萌表示,股东纷纷新设品牌进行全国扩张,其实可以理解为:创始股东已经不再看好上岛咖啡品牌。
加盟商放弃品牌自谋生路
继北京商报记者报道,上岛咖啡加盟商退出加盟,更改品牌名称之后(详见7月15日《上岛咖啡走下神坛》),长春、济南等地上岛咖啡也陆续被曝加盟商关店、退出加盟。
统计显示,加上新开的一家上岛咖啡门店,长春地区的上岛咖啡已经从5家变成2家。而在此之前,有媒体统计显示,成都的上岛咖啡从高峰时的20家店锐减到12家,天津也从高峰时的70余家减到不足40家。
上岛总部官网显示,截至目前,上岛咖啡在全国共有1300多家门店。而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上岛咖啡鼎盛时期在全国共有约3000家门店,到目前为止,“已经关门的门店至少超过一半”。
在多数退出上岛咖啡的加盟商看来,一年10多万元的品牌加盟费,没有管理指导和培训,品牌的吸引力日渐下降,经营状况也日渐下滑。上岛咖啡一位拓展部主管表示,“早期开起来的店,现在要么在合约期满后自立品牌,要么自行关店”。
许萌表示,上岛咖啡关门已经不足为奇,“可以说上岛咖啡的关门是其自编自导的必然结果”,许萌认为,上岛咖啡几乎零管理的加盟体系决定了其发展混乱,随着品牌价值的逐渐流失,关门也成必然。
上岛咖啡进入品牌消耗阶段
分析上岛咖啡分公司子品牌胜过总公司核心品牌的原因,还得追溯到上岛将市场分为几大片区,由股东分头进行开发经营。这种方式给股东充分自由开发的权利,同时也给了各股东在上岛咖啡的荫蔽下,以相同的经营模式发展自己子品牌的机会。迪欧咖啡和两岸咖啡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崛起。
与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等品牌早已不具备一战之力的上岛咖啡,如今还面临着创始股东自有品牌的夹击。
一位咖啡厅经营者表示,之所以选择加盟,很大一方面因素是因为自己对咖啡文化和咖啡经营不懂,才选择一个知名的品牌加盟,这种“抱大腿”的心理,让经营者对品牌依赖很大。对此,许萌再一次提到,上岛咖啡没有给加盟商足够的管理引导,还标高内部采购价,“明显是目光短浅的自杀举措”。
走下坡路,乃至走向末途已经成为业内对上岛咖啡的共识,其加盟模式已经屡次被当做餐饮业失败加盟模式的案例。许萌指出,上岛咖啡一直在卖品牌,把品牌当做摇钱树,靠收加盟费赚钱,完全忽略了品牌生存的核心——管理。
在许萌看来,品牌就像是企业的孩子,需要进行认真的培育,上岛咖啡的股东一直不齐心,作为一个进入市场不到50年的新品牌,从一开始就在消耗品牌,“十几年前,结合当时上岛咖啡加盟店脏乱差的情况,就已经有预言表示,上岛咖啡的加盟模式早晚会把自己夹死”。
与此同时,许萌表示,“简餐+咖啡”模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上岛咖啡补上急缺的管理短板,学习成熟品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或许还有回春的可能,否则早晚会被市场淘汰。(贺陈慧)
原标题:股东各自为战上岛前景堪忧进入品牌消耗阶段
稿源:新华网
作者:
记者王磊摄
近日,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8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对此,有车主认为,该政策将打破4S店的垄断,并降低车辆维修使用成本。不过,有业内专家则表示,由于车辆涉及的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众多,一般维修店若想拥有完备的维修工具和零部件,其经营成本也必会推高,收费自然也会被提高。
9类维修技术信息将公开
8部委称,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是在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新形势下深化汽车维修行业改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汽车维修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办法》规定,汽车生产者应公开的维修技术信息主要包括9大类,包括车辆识别代号的编码原则;汽车维修手册;零部件目录;技术服务通告;汽车召回信息和缺陷消除措施等。
同时,对于生产者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设定了明确时间表,对“新定型”车型和“老车型”区别对待。8部委还要求,各汽车生产者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运输部备案其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
或难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以往,买了车因为技术等原因必须要到4S店维修和保养,消费者没有主动权,这也导致维修成本高居不下。”一韩姓车主告诉记者,“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以后,我们可以不必去汽车4S店了,这样维修成本也会大降。”
对此,一汽车维修店的崔姓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对于部分简单的问题来说,该新政的出台,或能降低维修成本,但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并不能大降。“不同车型的维修保养需要不同的工具,而市场上仅同一品牌旗下就有数十款甚至近百款车型,路边维修店若要做到可以修理任一车型,则需要购置大批维修工具,这无疑会推高店内的经营成本,收费也会跟着提升。”该崔姓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表示,由于每款车型涉及众多配件,如奔驰旗下现有车型,相关零配件接近50万种。“路边维修店不可能为每种零配件都预先做好储备。”他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路边维修店难以完全替代4S店,车主的维修使用成本也难以大幅下降。(记者张爱丽)
原标题: 8部委力挺汽车维修信息公开4S店垄断或被打破?
稿源:新华网
作者:张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