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10月15日电(记者 奚金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年中,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一经推出就颇受关注,尤其是第二期中介绍的金华家规——兰溪诸葛村《诫子书》,在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家风热”。
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86字,却开中国家教训导之先声。从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到今天,诸葛村每个村民从小到大,都受《诫子书》家训文化之熏陶,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今日,记者来到了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探寻武侯遗风。
百世传诵《诫子书》 言传身教并重
在浙江中心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呈环抱之势,水谋阴阳之合;这其中坐落着一个神秘的村庄,邑有高隆之誉,村有八卦之玄,这就是诸葛八卦村。
诸葛村是国内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元代中期,诸葛亮第27世孙迁居至此,诸葛遗风从此生生不息。千百年岁月流转,如今村中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200多处,并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是浙江古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被誉为“八卦奇村,华夏一绝”。
14日至15日,国内20余家知名网络媒体来到了诸葛八卦村,探寻武侯遗风。走进村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徽派建筑,白泥的墙,乌黑的瓦,临于水边,映于倒影,一片黑白明透烟雨索清。然而,诸葛村让人沉醉的不只是那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还有那源远流长凝练精深的古文化。
步入丞相宗祠,就听到一阵朗朗的诵书声传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原来,有人正在诵读《诫子书》。
《诫子书》是诸葛村先祖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从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一直到今天,在诸葛村,每个村民从小到大,都受《诫子书》家训文化的熏陶,身体力行,修身养德,励精治性,淡泊宁静,将之传承至今。
据记载,明英宗年间天下闹饥荒,饥民遍野,第32世孙诸葛吉慷慨出谷1121石赈济灾民,受到皇帝嘉奖,赐予“敕旌尚义之门”匾额,至今悬挂于诸葛村的大公堂;明嘉靖年间,第40世孙诸葛岘官至刑科给事中,立朝端正,忠直敢言,不图名利,弹劾奸侫,正气浩然,后因劳累病死任上;清末第48世孙诸葛泰遵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创办了天一堂药行和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致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遗产。
自明清以来,有进士7人,举人12人,各类正途贡生43人,在《光绪兰溪县志》上有列传的39人,受到各种嘉奖的有200多人。他们继承先祖遗风,公而明察,廉而生威,勤于职守,廉于自律,不受不污,安于清贫,赢得后人的景仰与赞颂。
“诸葛后裔除了把《诫子书》作为家训世代相传之外,还专门制定《诸葛氏家规》。”兰溪市诸葛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国平介绍道,“这些家规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绕《诫子书》这个根本,这是诸葛后裔凝聚家族、规范后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是诸葛后裔家风文化的一个灵魂。”
德行是家规家风的灵魂,家规家风是德行的依托。诸葛氏家规对族中子孙为人处事有着严格规定,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并且订有罚则,便于执行。
为了进一步推广诸葛亮的廉政思想与继承先祖遗风,诸葛村还专门设立了“诸葛亮廉政事迹陈列馆”,把《诫子书》编成少儿歌曲广为传唱,编撰了《人文诸葛》文化乡土教材供诸葛镇中小学课外阅读,拍摄了公益宣传片《廉洁,让生活更美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就这样,虽然岁月悠悠一越千年,但诸葛古训却代代相传,约束着族中子弟为人处世。
“好家风”润泽心灵凝聚社会正气
家是教育开始的地方,家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不仅是浦江“郑义门”和兰溪诸葛村,金华历史上名门众多,留下了许多优良的家训家规,如婺城后溪河村何氏的崇学家风、金东琐元村严氏的高洁故事、东阳全域“崇文重教、精工善艺”的人文传统等等。
这些扎根在八婺各处的优良家训家规,代代相传,教化出了无数英杰,并在历史长河的承前启后中,孕育、厚重了金华的信义底蕴。在金华,优良家风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沉默古董,也不是宗祠里的晦涩碑文,现在正以独有的魅力,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金华正在全面实施“八婺好家风”建设八大工程,包括家训家规挖掘、研究、编立、展陈、传承、传扬、践行和“最美家庭”创建等,充分发挥家训家规对家庭道德建设的现实促进作用,为建设“信义金华”、“两美”金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精神支撑。
此外,金华各地以本地乡贤为线索,总结出金华历史上著名人物特别是名门望族的好家训、好家规,编写《八婺好家训》专辑。同时,还以市、县、乡三级机关干部为先导,实施现代家训家规编立工程、展陈工程、传承工程、传扬工程和践行工程。另外,金华还将以培育好家风树立好品牌为目的,实施市、县、乡“美丽家庭”创建工程。
如今,“信义金华”已成为金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有品牌,信义文化成为金华的时代风尚。近年来,金华相继涌现出4位“感动中国”人物,12位“浙江骄傲”人物,2位全国道德模范,以及一大批金华好人。最近,喜讯再度传来,浦江诚信母亲张凤英、磐安助学老人羊耀周入选第四届省道德模范,徐锦生胡芳和陆磊入围中国好人。
作为国内知名的小商品之都、百工之乡和五金之城,“信义金华”的准则正融入经济发展。行业信用跨部门联合监管、制订公共资源交易“红名单”和“黑名单”等制度的推行,使信义文化成为市场行为的刚性约束。(完)
在今天胜利日大阅兵中亮相的抗战老兵方队,平均年龄高达90岁,而这其中有位最年长的老兵,来自苏州军分区第五干休所的正师职离休干部陈廷儒,今年已经102岁了。记者获悉,陈老在老兵方阵的位置是第一车、第一排、第一座。
参加阅兵的幕后故事
作为最年长的参阅老兵,陈廷儒精神饱满,神态安详,思路清晰,谈笑风生,行动自如。这样一位百岁高龄却康健的老人,在选拔和参加阅兵演练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百岁人瑞行动自如,考核组都惊叹
今年6月3日上午,陈廷儒家中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解放军总部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行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看望并考核被推荐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抗战老兵代表初步人选。
陈廷儒以102岁高龄被层层推荐至总部,他的身体健康状况究竟有多好?这个问号想必一直盘旋在考核组同志的脑海中。
知道上级来人看望,陈老提前步行到离家门50多米的马路边迎候,步履稳健,谢绝搀扶。到家后,寒暄拉家常,谈笑风生,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他最近刚刚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书法作品,拿出来赠予来宾,更是博得满堂喝彩。
考核组的同志不由得连连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名102岁的老人。看上去也就像是80多岁的样子啊!”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百里挑一,陈老成为最年长的参阅老兵。
早就到京准备,登车排练坐“首位”
8月20日,陈老在亲属和干休所军医的陪护下,乘高铁赴北京报到。入住酒店后,医疗护理专家们就忙碌起来,为陈老做全面细致的体检,并安排陈老到定点医院进行康复疗养。8月26日,经过保健专家评估,陈老身体健康情况一切良好,准许归队,为大阅兵活动的最终到来作进一步准备。
8月27日,陈老已经换上专门定制的、崭新的新四军军服,与参阅新四军老战士一起参加集体活动。活动中,陈老居然遇到了同属新四军三师的3位老战友。
因为是最年长的百岁老兵,陈老成了“明星”中的“明星”,请求签名合影的人太多,保健医生不得不在陈老的房门贴上“请勿打扰、敬请自觉”的提示,确保陈老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参加纪念日大阅兵系列活动。
8月28日,陈老开始参加阅兵登车排练。陪同亲属告诉记者,陈老被安排在老兵方阵第一车、第一排、第一座。昨天,记者从苏州军分区得到最新信息确认,陈老在阅兵方阵中的排座不变。
很多读者一定会问——
百岁康健,陈老的秘诀是什么
陈老年轻时就爱好跑步,加之南征北战,不仅练就了好脚板,也练就了好体质。中年以后习惯长途散步,有时与子女一道到市郊远足,更加拉长了健康的保持期;老年后则坚持每天散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老乐观开朗心态非常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都深有感触,陈老很有修养,心情平和,知足常乐;他想得开,放得下,不论遇上什么大事、急事,从容不迫,冷静应付。他自己也经常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
原标题:老兵方阵第1车第1排第1座是102岁江苏老英雄陈廷儒
稿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midi